“你好”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问候语,但它具体是什么意思却从来没有想过。
缘起
这个问题其实起源于一节韩语课。上课的老师是一个语言专家,从语言入手研究历史与文化。他有一个观点,从语言的发展与变化,可以发现被隐藏的历史事件与文化交流。
例如: 韩语的问候语是“安宁”。因为韩国是夹在中原、北方游牧民族、日本列岛中的半岛,战乱频仍,所以“安宁”就是最重要的事情。所以人们见面要问候是否安宁,祝你安宁。
然后韩语老师指着课堂上唯一说普通话的我,问:“你好是什么意思?”
我是确实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,但从我个人的体会回答:“单纯的问候语,没有实际意义。”
这个韩国老师就笑话我,中国人自己的文化都丢掉了,都不知道最常见的问候语的意义。但直到下课,他也没讲你好到底是什么意思。这引起了我的好奇。
学界观点
稍后,我做了一点调查研究。
学界一般观点是认为“你好”来源于英语, 是对 “How do you do?”, “How are you?”, “Hello!”, “Hi!” 的翻译和本土化。 也因此使用“你好”的, 主要是城市或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群。 同时“你好”的应用也是随着外语及外国文化的引进和流行, 逐渐流传、推广和流行起来的。 与中国传统问候语 “吃了吗” 相比较, “你好” 更为尊重个人隐私和个人自由, 所以从文化圈和外教等正式场合逐渐扩散开来, 进入日常应用。
但也有一种观点指出, “你好”是50年代从俄语引入汉语。该观点没有找到原文,所以也无法分析其理论。个人猜测,也许是俄语“好”的副词 хорошо (哈拉哨),所称“好”(?)。
- 陈原. 语言与社会. 中国:辽宁教育出版社[M]. 1988:33. (未找到原文)
另有学者提出, 早在十八世纪,“你好”就已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了。
- 曲卫国,陈流芳. 汉语招呼分析[J].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1,33(3):116-124. (文献)
我们不同意陈原的推测(1988a:33), 陈原推测 “你好” 这种说法是受俄语影响, 可能出现于50年代。 根据我们对部分文学作品的研究, “你好” 类的出现不应晚于十八世纪中叶。 “你好” 类的流行可能和外语影响有关。 “你好” 类是最纯的招呼语。
在查找文献的过程中,有人指出这里“部分文学作品”其实指的就是《红楼梦》。《红楼梦》成书“不晚于十八世纪中叶”。
“实地”调研
顺藤摸瓜,我自己又做了一点小调查,《红楼梦》(下载)中“你好”作为问候语,在三回中分别出现了四次。结合上下文,可以判断确实是问候语。
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
周瑞家的在内听说,忙迎了出来,问:“是那位?”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:“好呀,周嫂子!”周瑞家的认了半日,方笑道:“刘姥姥, 你好呀! 你说说,能几年,我就忘了.请家里来坐罢。”刘姥姥一壁里走着,一壁笑说道:“你老是贵人多忘事,那里还记得我们呢。”说着,来至房中。
这里“你好呀!”的用法是最接近现代用法的。用来开始一段话语,也不用回答。但有可能是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,让答者没有详细回答。
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
贾珍到贾母跟前,控身陪笑说:“这张爷爷进来请安。”贾母听了,忙道:“搀他来。”贾珍忙去搀了过来.那张道士先哈哈笑道:“无量寿佛!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?众位奶奶小姐纳福? 一向没到府里请安,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。”贾母笑道:“老神仙, 你好? “张道士笑道:“托老太太万福万寿,小道也还康健.别的倒罢,只记挂着哥儿,一向身上好?前日四月二十六日,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,人也来的少,东西也很干净,我说请哥儿来逛逛,怎么说不在家?”贾母说道:“果真不在家。”一面回头叫宝玉。
这里“你好?”是非常明显的问话。“好”在这里是作为谓语动词使用,意为“你(的身体、生活)好(吗)?”。回答使用的是“(身体)康健”。后面反问句就很传统,“一向身上好?”。从问答关系来看,“你好”的意义也应该与这句是相似的。
第一一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
只见平儿同刘姥姥带了一个小女孩儿进来,说:“我们姑奶奶在那里?”平儿引到炕边,刘姥姥便说:“请姑奶奶安。”凤姐睁眼一看,不觉一阵伤心,说:“ 姥姥你好? 怎么这时候才来?你瞧你外孙女儿也长的这么大了。”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,神情恍惚,心里也就悲惨起来,说:“我的奶奶,怎么这几个月不见,就病到这个分儿.我糊涂的要死,怎么不早来请姑奶奶的安!”便叫青儿给姑奶奶请安.
这里凤姐愈加不好,丰儿等不免哭起来.巧姐听见赶来.刘姥姥也急忙走到炕前,嘴里念佛,捣了些鬼,果然凤姐好些.一时王夫人听了丫头的信,也过来了,先见凤姐安静些,心下略放心,见了刘姥姥,便说:“ 刘姥姥你好? 什么时候来的?”刘姥姥便说:“请太太安.”不及细说,只言凤姐的病.讲究了半天,彩云进来说:“老爷请太太呢。”王夫人叮咛了平儿几句话,便过去了.
调研总结
纵观《红楼梦》中出现的“你好”,可以看到当时的用法与现代的用法确实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。从以上用法中可以体会到,“好”的动词性还是比较强,主要还是问来着的身体和生活状况,意为“你过得好不好?”回答时也都普遍从自身的身体状况、生活经历回答,如:“托老太太万福万寿,小道也还康健”。其实与“一向身上好?”这种传统问候语类似。“你好”后主要也是接问号“?”,而不是现在常用的感叹号“!”。
我的看法
我个人的看法是,“你好”并不是纯粹的外来语翻译,在问候语方面,是古已有之的,意为“你(身体)好(吗)?”。近代以后,因为与外语中各种问候语的功能类似,语法作用与社会作用类似,也就更加地流传开来。但同时,语义也出现一些调整。包括上面提到的后街的问号变成感叹号;提问的功能减弱乃至消失;“好”这个字的动词性减弱;“你好”二字合并为一个整体的问候词,失去原有的分立的语法意义,仅剩问候功能。